手蝶鼓的由來
手碟鼓(Handpan)是一種打擊樂器,由兩名瑞士人菲力‧霍那(Felix Rohner)和薩賓娜‧謝雷(Sabina Schärer)於2000年所創。因為它神秘的外表和空靈的音色使Handpan很快流行起來,人們對手碟的需求也迅速增長。
手蝶鼓,手碟由兩個半球型的鋼模通過氮作用過程 (gas-nitriding)組合而成,形同UFO。上半球體中央有一凸起部分,稱為“Ding”,可發出固定,周邊圍繞有7—8個如鋼鼓般、中央凹陷的小坑,稱為“Note”,可產生不同的音高,并由低至高,以Z型的方式由下至上排列。
下半球為光滑表面,中央部分有一邊緣內卷的開孔,稱為“Gu”,是參照陶罐鼓而產生的部分,除可發出低頻率的聲音外,亦能制造與另一種印度的敲擊樂器陶壺的音色。
制作手碟的過程非常複雜,為了確保每一個手碟的質量,絕大部分的工序仍然堅持以手工的方式,靠資深調音師進行調校。
手碟同時選擇材料也尤為重要,需要良好的鋼材以保證聲學品質,每一個音位都由調音師細心測定,再經過無數次的手工捶打而成,並且使用先進的儀器檢測音準和音色。
手碟為經典D MINOR調式,釆用了最新的氮化技術,將手碟胚體置於密閉高溫熔爐中,氮氣發生分解反應,產生大量活性氮原子,手碟鋼面充分吸收滲氮,有效提高硬度和耐磨性,使手碟音色更加空靈,保持長時間的音准,科學的厚度設計及使手碟觸感更加靈敏。
手碟置於槃腿上,以手掌,手心拍打或手指敲點出聲,也可置於立架上,不同於鋼鼓以槌敲擊,聲音也較鋼鼓細柔溫暖。手碟依樂手的手法,聲音可能類同豎琴、鐘,或是調過音的鋼鼓,每個音場在基礎音的周圍有幾個泛音共鳴區。